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汽車行業出色品牌
寫在前面:
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■。70年來,中國汽車産業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;70年間,中國汽車市場蓬勃發展,由弱到強……
過去70年,隨著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、壯大,伴著中國汽車市場的成長、強大,一大批傑出汽車人物、重要曆史事件、出色汽車品牌、經典汽車産品脫穎而出■。爲此,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特別推出大型專題—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汽車行業7位傑出人物、7件重大事件、7種經典産品、7個出色品牌■。
今天,經濟日報-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推出的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汽車行業出色品牌■。
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汽車行業出色品牌
新中國成立70年來,中國汽車産業自主品牌從無到有,筚路藍縷、攻堅克難,徹底甩掉了中國人“不能造車”的帽子,也讓汽車走入尋常百姓家……經過業界內外專家推薦、評議,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推選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汽車行業最具代表性的7個出色品牌■。
结束不能造車历史 “解放”見證汽車工業發展
2019年7月15日,是一汽解放建廠66周年的重要日子■。這一天,第100萬輛解放J6重型卡車從生産線上緩緩駛下■。從第1輛到第100萬輛,這不僅是用戶對解放J6的信任與肯定,更是時代賦予解放品牌的最高褒獎■。
新中國成立初期,先后进口和使用过130多個品牌的汽車,被戲稱爲“萬國汽車展覽館”,自主造車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■。“解放”汽車的問世,則徹底結束了我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曆史■。
1956年7月13日,伴隨著發動機的陣陣轟鳴和人們的歡呼聲,12輛解放CA10卡車在長春一汽圓滿下線■。承載著人們對于火紅年代的記憶,這種被稱爲“老解放”的綠皮大卡車即將在中國大地上馳騁半個世紀■。
1986年底,“解放”第二代産品CA141正式下線■。此後,隨著卡車生産柴油化和平頭化轉變的相繼實現、第四代和第五代産品的研制成功,以及J6、J7的盛行,“解放”用技術和銷量逐漸坐穩了卡車制造領域第一的位置■。
自1953年建廠至今,一汽解放已經走過66个年头;从第一輛解放卡车上市,到累积产销超过700萬輛■。66年,7代産品,700萬輛,“解放”見證了民族汽車工業不斷強大的曆史■。
打造500公裏汽車走廊 “東風”在改革中前行
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际,東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同样迎来其“建設50周年”■。50年风雨兼程,从十堰到襄阳再到武汉,東風汽车打造出一条长达500公裏的“汽車走廊”,在中國汽車工業曆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■。
1974年8月5日,发动机厂技术攻关(图片来源東風官网)
命名源于毛澤東“東風压倒西风”著名论断的東風汽车,1969年誕生于湖北十堰,其前身爲“第二汽車制造廠”■。1975年6月,克服重重困難,二汽的首款車型——東風EQ240 兩噸半越野卡車正式投産,並開始列裝部隊■。
1978年,中國改革大幕拉開,二汽被列入“停緩建”名單■。生死存亡關頭,二汽向中央提出“自籌資金、量入爲出、續建二汽”的十二字方針,開啓了自謀生路、自主發展的新征程■。1981年,二汽又首開先河,成立了中國經濟舞台上新型的企業橫向聯合組織——東風汽车工业联营公司,超前探索集团化发展道路■。
風風雨雨走過50年,“東風”品牌早已家喻户晓,東風集团也已发展成为总资产3256億元,員工16萬多名,主營業務涵蓋全系列商用車、乘用車、新能源汽車、軍車、關鍵汽車總成和零部件、汽車裝備以及汽車相關業務的特大型汽車企業■。
“三次創業”迎拐点 百年“長安”圖謀破局
尽管刚刚交出最大亏损半年报,但在董事长张宝林看来,長安汽车已经迎来拐点,整体正在向好转变■。数据显示,“長安系中国品牌汽车8月份銷售92075輛,環比增長11.7%,同比增長6.2%”■。
長安制造厂于1957年造出中國第一輛越野車——長江46■。截止1963年停产,長江46型越野車累計生産1390輛■。
上世紀80年代,“軍轉民”的長安开始微型汽车制造■。1984年11月,第一批長安牌SC112、SC110微車下線■。1998年,長安汽车又推出自主品牌商用车明星产品——長安之星■。不到十年,長安之星销量便突破100万辆大关■。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,也奠定了長安汽车在微车市场的霸主地位■。
2006年1月,長安首款轿车——奔奔上市,長安汽车由此开启“由微轉轎”的征程■。经历十年,長安汽车不仅实现了产销累计突破1000萬輛的佳績,還成爲首家跨入“千萬輛俱樂部”自主品牌■。
如今,伴随汽车市场的震动,長安汽车开启“第三次創業”,力爭謀求破局,搶占市場■。
小草房起航 “奇瑞”讓轎車走入尋常百姓家
“我們不是用手做産品,而是用心做産品,用靈魂做産品;我們不僅要打造‘技術奇瑞’,更要打造‘品質奇瑞’和‘品牌奇瑞’■。”在9月20日舉行的“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质量品牌建設论坛”上,奇瑞汽車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尹同躍說道■。
1997年,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蕪湖成立,尹同躍及其初創團隊的造車夢想,從一間“小草房”裏起航■。1999年12月18日,第一輛奇瑞風雲汽車正式下線,以低于當時中國車市“老三樣”——桑塔納、捷達、富康近三分之一的價格“殺入”市場,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睐■。
奇瑞汽車的出現,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自主造車之路,也讓更多中國家庭提前實現了“轎車夢”■。隨著風雲,QQ等經典車型的相繼推出,奇瑞開始在國內車市的高歌猛進■。2007年8月22日,奇瑞第一百萬輛汽車下線,讓其成爲第一個邁進“汽車百萬輛俱樂部”的自主品牌■。
成立22年來,奇瑞汽車一路成長爲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旗幟,並逐步發展成爲在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近800萬用戶的國際化品牌■。
勇做SUV領導者 “哈弗”邁步走出去、走上去
“劍走偏鋒”主打SUV市場,長城汽車的發展道路可謂“個性十足”,旗下哈弗品牌更是爆款頻出,銷量穩中求進■。截至8月,哈弗H6已累計75個月位居國內SUV市場銷量冠軍;哈弗F7自6月在俄羅斯上市以來,向著“SUV全球領導者”不斷邁進■。
2003年,長城推出首款SUV車型——長城賽弗,開啓SUV征程■。两年后,长城自主开发的城市多功能車型——哈弗CUV全面上市,哈弗系列的“傳奇故事”也由此開始■。
2011年,哈弗推出H6車型,满足消费者对舒适、档次和便利的需求■。此后,H6一路過關斬將,成功奪冠國內SUV市場並保持至今■。今年年初,哈弗SUV全球累計銷量突破500萬輛,哈弗也成为中国首个进入“500萬輛俱樂部”的SUV品牌■。
2019年6月5日,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正式投産,自主品牌“首款全球車”哈弗F7同時下線並在海外上市■。面對新形勢下的市場競爭,借著“一帶一路”倡议的東風,长城汽车及其哈弗品牌正向着走出去、走上去迈出愈发坚实的步伐■。
雙輪驅動、均衡發展 “吉利”探索穩健轉型
“一個汽車公司的運營投入一定要有科學合理的結構比例,其中最大的投入部分必須是研發,而不是簡單地擴大産能,”李书福最近说■。吉利控股集团公布的数据也显示,近十年,全集团研发投入已累計近1000億元■。
本著“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”的初心,李書福于1997年進入汽車制造業,吉利也由此成爲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産資格的民營企業■。
在産品布局上,吉利的“雙輪驅動”是以新帝豪、新遠景等持續引領國內自主轎車市場,以博系SUV征戰國內SUV市场■。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,吉利汽车出口高端車型,如早在2016年就出口到迪拜等中东市场的博瑞,以及近来走出国门的高端子品牌领克系列車型■。
2006年,吉利汽車收購英國錳銅控股19.97%的股份;2010年,吉利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沃爾沃轎車業務;2017年又買下美國飛行汽車公司;2018年,吉利斥資9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9.69%的股權……
現在,吉利正不斷擴大版圖,從建立電池研發中心,到旗下幾何A、帝豪GL PHEV、缤越PHEV等多款車型的上市,如何实现稳健的转型升级,吉利正在积极探索■。
電池大王造車 “比亞迪”亮出新能源名片
在补贴退坡影响下,比亞迪新能源汽车前8月累計銷量達到17.89萬輛,同比增長55%■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比亞迪已连续四年保持全球销量冠军■。
20世紀初,我國汽車市場呈現“井噴”之势,成为各大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■。以此为契机,当时已是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的比亞迪,于2003年通過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公司,成爲繼吉利之後國內第二家民營轎車生産企業■。
2006年,历经三年打造,第一款真正为比亞迪打开市场的F3轎車正式上市■。憑借7.98萬元的超低起始價,初上市的F3受到市場追捧■。
同时,在电池领域的继续研发和探索,又让比亞迪成功走上电动车发展的快车道,且相继被“股神”巴菲特,以及戴姆勒、豐田等國際汽車巨頭“相中”,比亞迪在电动车行业中愈发炙手可热■。
凭借着自身过硬的本领,在一步步探索新能源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,比亞迪也已形成乘用车、商用车、云轨、电子、电池五大事业群的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■。
(文稿來源: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)